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宝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 2024-05-08 09:22:27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现将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予以公开。

一、建筑工程扬尘治理

先后出台《宝鸡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宝鸡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评分标准(试行)》《宝鸡市建筑工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规范管理办法》《宝鸡市建筑工程扬尘治理“红黄绿”牌管理办法》等,健全完善建设工程扬尘治理管理体制,夯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主体责任,建立市级、县区、镇街、社区四级监督机制。对市区所有在监建筑工程摸排登记、建立扬尘专项治理工作台账,严格实行扬尘治理日常巡查制度,突出季节性督查重点,积极推进“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落实。建立健全扬尘治理违法行为移交查处机制,对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协调执法部门及时高限处罚到位,并纳入建筑市场诚信体系“黑名单”管理,限制市场准入,严厉打击扬尘治理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市县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累计检查604次,检查项目323个,发现问题703个,约谈企业80余次,立案查处25起,罚款金额43万元,向主管部门移交违法项目13个。

二、城镇污水处理

一是强化行业指导。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厅要求,我局负责行业指导的县级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共14座,分别为宝鸡十里铺、陈仓区、高新区、扶风县、岐山县、眉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各1座以及凤翔区、陇县各2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44.8万吨/日。市区污水处理厂5座,处理能力34.8万吨/日;所辖县城污水处理厂9座,处理能力10万吨/日。根据省住建厅考核通报,2023年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7.29%,县城污水处理率94.02%,均达到了目标任务。截止2023年10月底,我市县级及以上1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出水水质均达到了《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8)A标准。二是及时制定中长期规划。为提高我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水平,坚持顶层规划引领的思路,聘请专业机构根据我市现状实际编制完成《宝鸡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中长期规划(2022年-2035年)》,于2022年12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根据规划制定了2023年度再生水生产及发展规划,每年年初下达并逐年推进落实。2023年市政再生水利用下达计划全年供水量为2000万m³。下一步,《宝鸡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中长期规划(2022年-2035年)》作为专项规划将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宝鸡市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印发。三是促进污泥无害化处置。目前,我市开展县级及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企业共14个,并全部录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我市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处理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后运送至录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进行填埋、焚烧或利用好氧堆肥工艺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四是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市县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的通知》,全面普查和整治我市中心城区内黑臭水体情况。经排查,中心城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依托“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责成专人实时查看群众举报问题的受理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去年以来未收到群众举报。五是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宝鸡市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是污水再生水利用和雨水利用。我市市政再生水主要由市中水水务有限公司生产,日处理规模12万吨,管网总长度83公里。市区再生水出水水质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主要用于大唐热电等工业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绿化浇洒、市政杂用以及景观补充用水等用途。2023年,发展再生水用户宝鸡市园林绿化管理站(大剧院以南绿化带),西建福慧城9号楼,陕西众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智宝安蟠龙西生态停车场),陕西拓云天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西安恒森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等新用户。六是落实职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交办函》(交办编号:2023年第三号)文件,共交办我局8条水污染线索,涉及十里铺污水处理厂、陈仓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凤翔区污水处理厂、岐山县蔡家坡污水处理厂、眉县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千阳县污水处理厂、太白县污水处理厂在2020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内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经第三方鉴定,陈仓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眉县污水处理厂均不用赔偿;十里铺污水处理厂需要赔付430868.11元,凤翔区污水处理厂需要赔付94292.6元,太白县污水处理厂需要赔付43416.47元,岐山蔡家坡大源污水处理厂需要赔付751.87元,千阳县污水处理厂需要赔付149.87元。

三、城镇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排查工作

1.排水管网排查工作

按照市政府2021年第16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关于市区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任务安排,由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负责市智慧管网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和市管排水管网排查,全市非市政排水管网和各区、高新区管养的市政排水管网,由各区、高新区委托第三方机构,依照市级统一标准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数据移交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我局加强跟踪指导,督促各主体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及时完成全市排水管网排查任务。

市区完成市政排水管网排查1301.711公里(雨水管网617.566公里,污水管网451.852公里,合流管网232.293公里雨污分流率66%),检查井28497座,收水井19868座,入河口111座,排水户4655户,错接混搭912处,排查缺陷7630处。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清淤8.524公里。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CCTV检测77.583公里。完成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QV检测343.51公里。其中,市本级完成市政管网排查392.80公里(雨水管网132.85公里,污水管网143.95公里,合流管网116.00公里),检查井11473座,收水井10011座,入河口55座,排水户2005户,错接混搭370处,排查缺陷1800处。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清淤8.524公里;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CCTV检测49.70公里;重点路段排水管网内部QV检测179.00公里。

市区完成非市政排水管网排查2207.511公里(雨水管网896.708公里,污水管网987.728公里,合流管网323.075公里),检查井88761座,收水井35732座,排水户1758户,错接混搭4134处,排查缺陷119处,入河口13座。其中,渭滨区完成非市政排水管网排查901.80公里(雨水管网270.64公里,污水管网399.12公里,合流管网232.04公里),检查井43984座,收水井3311座,入河口13座,排水户779户,错接混搭2475处,排查缺陷119处。陈仓区完成非市政排水管网排查466.847公里(雨水管网174.514公里,污水管网201.298公里,合流管网91.035公里),检查井18703座,收水井14322座,排水户669户,错接混搭227处。高新区完成非市政排水管网排查838.864公里(雨水管网451.554公里,污水管网387.31公里),检查井26074座,收水井18099座,排水户310户,错接混搭1432处。金台区、凤翔区非市政排水管网正在排查中。

2.雨污分流改造

根据省委、省政府《陕西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及《宝鸡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我市应于2024年12月底前完成37个排水管网改造任务,其中2022年完成8个、2023年完成17个、2024年完成12个。截至目前,2022年实施的8个雨污分流项目以及2023年实施的17个雨污分流项目已完全部完成。2024年计划实施12条雨污分流项目,目前10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正在建设,其余2个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四、建筑节能

1.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执行7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市本级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备案45项,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备案率达100%。执法巡查27个建设项目,巡查项目面积281.36万平方米,行政处罚59万元。全市节能建筑新开工243.7万平方米,节约6.8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583吨,固废利用39.2万吨。

2.绿色建筑工作:全市新开工绿色建筑65项,建筑面积240.59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98.76%,同比增长45.32%。其中:星级绿色建筑23.12万平方米,占比10.95%。竣工绿色建筑项目4项,建筑面积22.33万平方米,竣工绿色建筑占比80.01%,同比增长28.74%。

3.装配式建筑工作:以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制定了《关于推动全市装配式建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87个,面积86.35万平方米,其中省级示范项目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开工4.27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1.86%,同比增长44.5%。新增预制构件生产企业3个,总投资2.15亿元,PC构件产能达到220万平方米。

4.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2023年,全市共有新墙材产品生产企业16家,建成年产20万立方米以上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6条,新墙材年产110800万标块,形成了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实心砖等为主导的新墙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市建筑市场。全市新建建筑应用新墙材比例达到100%。我市天翔地泰建材公司、石羽节能科技公司、通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分别获得了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


版权所有:宝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办:宝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05 陕公安网备61030302000244号